|
家长们了解什么是机器人编程教育吗?
机器人编程就是通过组装、搭建、编写程序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更多培养的是孩子的动手能力。
机器人编程更适合低龄的孩子,因为它内容比较简单,容易上手,很适合作为孩子编程启蒙的“敲门砖”,同时它也是多种学科的融合,在了解机器人的过程中,孩子还能够学习到电子学和机械学相关的知识。

那么机器人教育究竟给孩子带来了哪些变化?在孩子的成长中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 提高学习成绩,弥补学校教育里缺乏的动手能力
机器人是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教育平台,在“设计-搭建-反思-改进”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学到了机械原理和物理知识,了解了什么是动力等知识,提高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注意力。还能体会到数学的运用。这些对于构建其他学科思维帮助特别大,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学科能力。
在小学阶段,课业负担不太重,思维也快,正是锻炼孩子学习编程、锻炼思维的最佳时期。
-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
机器人具有相对复杂性,孩子们需要面对的情况各种各样,处理方法也相应多样。所以,孩子学习机器人课程能很好的训练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最重要的是机器人的想象空间很大,创新性强,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会逐渐变强。
机器人教育会有意识地改变孩子们依赖父母的观念,通过独自组装、搭建、编程运行机器人,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能力,给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提高对成长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们长远性的发展。
从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全国各地的机器人大赛举办越来越频繁。许多重点学校的招生简章都将机器人知识、机器人技能纳入了科技类特长生考察范畴。如各大211、985高校,纷纷将机器人科技竞赛获奖者,作为优先录取对象。

在学习机器人相关知识中,孩子们可以参加 IRO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从小就参加大赛进行平等竞争,这样就培养了孩子们的赶超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意识。通过不断的参加大赛,锻炼出孩子们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参与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们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在学习制作、组装、编程运行机器人的时候,通常会以小组的形式参加比赛。想要在组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处理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只有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合作完成比赛。合作能力在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中都会涉及到,通过比赛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他人交往、协作。
机器人学习中,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要如何解决问题。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成功的组装好机器人,并让机器人按照编程运行。
这样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孩子的抗挫能力,遇到困难敢于挑战,塑造了孩子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