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和原创文章 2022-06发表于“冲和解密中Y”公众号
中医名词的引用常有不同的意义,中医人对其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里有必要明确规范其含义。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阴阳表示人体整体功能状态,要从整体去把握;最容易搞混。
阴:指人体整体功能状态低下,下焦能量严重不足,尺脉无力或浮大,无根,地基不牢。这种状态下,寒、热都有可能;所谓“真寒假热”就是寒底,能量失控,局部有热像。
阳:指下焦能量足,尺脉和缓有力,有根。这种状况下,也同样寒热都可能;“真热假寒”是“郁热”严重,热透不出去,外表供血不足。
表里表示病变部位深浅;这个一般不会弄错;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表:指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
里:指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
寒热表示温度高低;可以是指整体,也可以指局部。
寒:指温度偏低于人体正常温度;可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
热:指温度偏高于人体正常温度;可分为表热证和里热证,也分实热与虚热。
虚实表示正气和邪气的状态
虚:指正气不足(气血不足);临床上由于气、血、阴、阳不足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由于脏腑的不足造成的各脏腑的虚证(如肺气虚、心血虚、肝阴虚、脾气虚、肾阳虚等)。
实:指有了人体正常不该有的东西;实证的形成,或是由病人体质素壮,因外邪侵袭而暴病,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的某些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饮水湿凝聚、虫积、食滞等。
气血
气:气对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调控作用。气与心脏的搏动力度相关,但不能简单理解为气体,血液所含营养物质等是心脏搏动的保障;因此气即有能量/功能的一面,也有物质的一面。气虚指心脏搏动乏力,能量不足,可能是能源(人体所需各种物质)不足,也可能是能源转化障碍引起的。
血:基本等同于血液;血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遗传物质;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脂类、氧、无机盐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血是指活人的血,所以一般情况下血其实包含着气。血虚应该理解为血液中人体需要的各种物质不足,而不是血液容量不足;
阳虚是气虚加寒像;阳实是心脏搏动有力加热像;阴实是心脏搏动有力加寒像;阴虚可理解为津液、血容量不足。这个也经常搞混。
津液
除运行于脉管内的血外,人体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因此,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其中,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如腺体产生的各种分泌物质,胃液、肠液、眼泪、汗水等等。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如脑脊液、关节液等。津液同属一类物质,可以互补转化,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
营卫
营:推动、调控血液的能量(气),与血液密切相关,但不等同;
卫:推动、调控津液的能量(气),与津液密切相关,但不等同;卫气最直接的表现在皮肤外表,卫气不足,皮肤闭合不足,皮肤表层散热过快而体内供热相对不足;无法形成足够厚度和浓度的保护层,不耐风寒,体温偏低。卫气足则相反,体内充足地产热供应皮肤,形成强大的保护层,维持正常体温。突遇超过其耐受能力的风寒易“寒包火”,发高烧,脉浮紧。一般情况下,发高烧是自愈能力强的表现;小孩感冒易高烧,大人低烧,甚至不烧,可见一斑。
三焦:我认为中医大家陈潮祖总结得很好,特摘录于此:
“三焦之膜,大至胸腹之膜,小至细胞之膜,广阔无垠,故称膜原。因其连接全身上下内外组织,膜外空隙,包括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胸腹肓膜、五脏经隧夹层、眼膜间隙、脑外腔隙,故称其为腠。膜之所至,腠即随之,膜腠合称少阳三焦,成为卫气水津升降出入之路。
因其随处异形,所在皆有,不似其它脏腑有其固定形态,仅居一隅。是故《难经․二十五难》才谓“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所谓有名而无形,是言有名而无一定形态。因其无处不有,漫无边际,景岳才谓三焦“际上极下,象同六合,而无所不包也”。
不仅膜腠合称三焦才能说明津气运行之路,也能说明气血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心系脉络遍布全身,肝系膜腠亦遍布全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气血相依关系亦就明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