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效的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无疑是有海外业务的公司或组织最关注的网络安全立法。尽管从内容上来看,它更加强调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及数据主权。但是从数据控制者的义务来看,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确保个人数据的完整性及保密性【GDPR】。这意味着数据控制者必须持续评估并消减其业务系统中的漏洞以降低数据泄露或被破坏的风险。具体有哪些技术手段呢?漏洞扫描显然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4年发布第一个版本以来, 银行卡行业数据保护标准PCI DSS(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就要求行业参与者实施漏管理以保护应用安全和系统安全。10多年过去了,最新版本已经来到了2018年发布的v3.2.1,而漏洞扫描的要求一直都存在着并更加细化,由此可以看到它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如CIS(Center for Internet Security)广为人知,其提出的的CIS Critical Security Controls(通用安全控制框架)以及CIS Benchmark(安全配置基线)被很多大型公司参考引用,作为实施网络安全的最佳实践。在其安全控制框架中的第7条,则是明确提出了需要持续的进行漏洞管理。如何做呢? 对于安全要求级别高的用户,自动化的内网及外网漏洞扫描当然是必不可少的。